官方咨询热线: 400-9988-666
News
400-9988-666
2025-03-10 11:41:25 文章来源: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阅读:53 字体: [ 大 中 小]
上海黄浦的弄堂,雨滴顺着斑驳的墙壁缓缓滑落,清脆地打在青石板路上,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。而钟家关于那老宅拆迁补偿款的矛盾,也如同这渐浓的雨雾,愈发凝重。钟婷婷的手中,紧紧攥着法院的判决书,那上面的分配结果令她无法接受。犹豫再三,她拨通了北京冠领(上海)律师事务所的电话,决定向律师咨询上诉的事情。
在律所会议室里,钟婷婷向工作人员缓缓道出老宅的往昔。这座老宅,承载着钟家四代人的回忆,是爷爷钟万山留下的房产。爷爷育有两子,钟婷婷的父亲是老幺。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,钟家第三代仅有两个孙女,老爷子本盼着有孙子继承房产,可直到临终都未能如愿。大伯膝下有个女儿比钟婷婷小15岁。两人年龄差距大,平时也说不到一起。
早年,钟婷婷的大伯因生活拮据,婚后只能租房居住,后来为照顾老人搬回老宅,一住便是20多年。岁月匆匆,钟婷婷的爷爷奶奶相继离世,老宅的产权却一直未作分割。直到2023年初,老宅被纳入旧改征收范围,拆迁补偿款的出现,打破了钟家原有的和谐。老宅面积不大,共发放444万补偿款,但僧多粥少,钟家共8口人,怎么分是个问题。
那天午后,钟婷婷的大伯召集大伙前往老宅,商谈分钱的事。他坐在前厅的藤椅上,手中的香烟燃了一半,见钟婷婷全家到来,目光缓缓抬起,但还是有刻意回避众人。他低声对着钟婷婷的父亲说道:“二弟,我是长子,这些年过得紧巴,快七十岁的人了,还得供女儿读书,你家条件比我好,这房子我理应多拿些。”
听到大伯这么说,钟婷婷的父亲一时语塞,但钟婷婷却忍不住站了出来,她手持《民法典》,大声说道:“这里写的是公平,不是长幼!”这场商谈,最终以不欢而散收场。
不久,大伯一家将钟婷婷家告上法庭。一审法院判决大伯家分得384万,钟婷婷家仅得60万。面对这一结果,钟婷婷难以接受。想到儿子的留学学费和家庭未来规划,这笔钱远远不够。钟婷婷的父亲在阳台抽着闷烟,无奈叹息:“算了,别折腾了。”
但钟婷婷不甘心,而且听说大伯也上诉了,她打算换个律师试一试。在朋友的推荐下,钟婷婷来到北京冠领(上海)律师事务所求助,律师陆梦仙和张云沙受律所指派代理此案。
两位律师深入了解案情,收集老宅的修建记录、家族居住情况等历史资料,以证明钟婷婷家对老宅的权益。准备充分后,律师代理钟婷婷上诉,因钟婷婷父母未上诉,被动进入二审程序成为被上诉人。
庭审现场,律师据理力争。针对大伯以长子身份要求多分的观点,详细阐述《民法典》中遗产分配规定,指出法定继承中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份额一般应均等,长幼并非决定因素,应遵循公平原则;对于大伯经济困难的理由,律师说明遗产分配不是扶贫手段,要综合考虑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扶养、对遗产的贡献等因素,不能剥夺其他合法继承人权益。
休庭期间,钟婷婷看到大伯鬓角的白发,心中感慨万千。小时候大伯经常背着她买糖人吃,后来出阁时,大伯还给她添置了嫁妆。想到这里,她向律师表示,愿意适当退让,让大伯拿大头。于是,律师基于对案件的深刻理解和前期准备,开启调解。
调解室内,律师先是与大伯一家沟通,肯定大伯多年来对老宅的维护付出,理解他们经济上的困难;同时强调亲情的珍贵,提出兼顾双方利益的分配方案:在法律框架下,考虑大伯的居住时长和经济状况,适当提高大伯家的分配比例,但也保障钟婷婷家获得合理的份额。经律师努力斡旋,双方最终达成协议,钟婷婷家获得100万元补偿款,比一审多了40万。
三个月后,钟婷婷带着儿子路过拆迁工地,面对儿子对老房子去向的疑问,她指着正在浇筑的地基说:“它变成种子了,会长出新的家。”此时手机震动,银行到账的提示亮起。她给律师发了条微信报喜:“款项已到!”。
这场家族纷争,就此落下帷幕,它提醒着人们,在利益面前,切不可让欲望蒙蔽双眼,珍惜亲情,不至于在利益的追逐中,失去最宝贵的东西。
(本案除代理律师外,文中人物均为化名)
撰稿人:凌浩
审核主编:段光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