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咨询热线: 400-9988-666
News
400-9988-666
2025-03-07 13:43:05 文章来源: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阅读:84 字体: [ 大 中 小]
2019年的秋天,刘晶的生活还像往常一样平静。她在湖南一家公司做文员,日子虽然不算富裕,但也安稳。丈夫在一家工厂上班,儿子刚上小学,一家三口的生活简单而温馨。然而,刘晶心里总有一丝隐隐的不安家里的积蓄不多,孩子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,未来的生活压力让她时常感到焦虑。
某天,刘晶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聚会。聚会上,她结识了马成文。马成文一身精致的打扮,说起话来滔滔不绝,尤其是提到自己正在筹备的拆除室内装修工程项目时,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,仿佛那已经是一座待开采的“金矿”。
“匡姐,现在这拆除室内装修工程可太有赚头了!市场需求大得很,只要咱们抓住机会,保准能大赚一笔。”马成文热情地向刘晶介绍着,还拿出一些所谓的“成功案例”给她看。看着那些令人心动的数据,想着能给家里增加一份收入,改善生活,刘晶心动了。
她心里盘算着,如果能赚到这笔钱,家里的经济压力就能缓解不少。而且,马成文还承诺她不用参与经营,也不用承担任何风险,这让她觉得这笔投资似乎“稳赚不赔”。回到家后,刘晶和丈夫商量了一下。丈夫虽然有些担心,但看到刘晶对未来的期待,最终还是同意了。于是,2019年10月,刘晶开始了她的“投资之旅”,她通过微信、支付宝、银行转账等方式,分多次,一笔笔地将自己辛苦积攒的积蓄转给马成文,前前后后加起来共计48.7万元。每转一笔钱,刘晶都在心里默默期待着项目盈利的那一天。
起初,马成文的表现让刘晶感到安心。每次她转账后,马成文都会及时回复,语气里满是自信:“匡姐,您就放心吧,项目进展顺利,等赚了钱,您就等着数钱吧!”刘晶每次听到这些话,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暖流,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刘晶开始感到一丝不安。项目的进展似乎并没有马成文说的那么顺利。她每次询问时,马成文总是含糊其辞,要么说“资金还在周转”,要么说“项目有点小问题,但很快就能解决”。刘晶心里隐隐觉得不对劲,但她还是选择相信马成文,毕竟他已经承诺过“稳赚不赔”。
就在刘晶满心期待地等待着收回本金和利润,却发现马成文彻底“消失”了。电话打不通,微信不回,刘晶这才意识到,自己掉进了投资陷阱。刘晶决定不再坐以待毙。她在朋友的建议下,找到了北京冠领(广州)律师事务所代理维权。律所委派梁爱华、蒋杰林代理此案。
冠领律师详细了解案情后,发现案件的关键在于厘清双方的法律关系。虽然刘晶和马成文最初约定是合伙经营,但马成文承诺刘晶保本经营、不参与经营且不承担风险,这种情况更符合民间借贷的特征。
另外,马成文所谓的“拆除室内装修工程项目”缺乏实质性的证据支持,所谓的“成功案例”也经不起推敲。更关键的是,刘晶与马成文之间并没有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,只有一些零散的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。律师认为“以诉促调”是解决此案的最佳途径,调解不仅能节省时间和成本,还能避免诉讼的对抗性,有助于更快地追回损失。
随即,律师凭借转账记录、银行流水记录等证据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之诉。同时,律师制定了详细的调解计划,通过刘晶提供的联系方式,尝试与马成文取得联系。起初,马成文依然采取回避态度,电话不接,微信不回。于是,律师采取了更“正式”的方式向马成文发送了一封律师函。
律师函中明确指出,马成文的行为可能涉嫌欺诈,并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与刘晶协商解决此事,否则将采取法律行动。律师函的正式性和威慑力让马成文不得不重视起来。几天后,他终于主动联系了律师。
在律师的安排下,刘晶和马成文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调解。律师指出:“马先生,刘女士已经提供了充分的转账记录和聊天记录,证明她向您支付了48.7万元用于投资项目。然而,您未能提供任何项目进展的证据,也未按约定返还本金和利润。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违约,甚至可能涉嫌欺诈。”
马成文试图辩解,称项目确实存在,只是资金周转出现问题。律师反驳如果项目真实存在,请您提供相关的合同、财务报表和项目进展证明。在律师的压力下,马成文的语气逐渐软化。他承认,项目确实存在一些问题,并表示愿意分期返还刘晶的投资款、利息及维权产生的费用。刘晶与律师商量后,同意了马成文的分期付款的调解方案。
最后,在法院的主持调解下,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:马成文需在一年内分11期返还刘晶的48.7万元本金、利息及刘晶维权产生的费用,共计60.4万元。调解协议签订后,律师还协助刘晶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,确保协议具有法律效力。这样一来,即使马成文未来反悔,刘晶也能通过法律手段追回损失。
通过律师的专业介入,刘晶不仅可以挽回经济损失,还学到了有关法律知识。这场“金矿”幻影的教训,让她更加明白了谨慎投资和法律保护的重要性。(文中除冠领律师外均为化名)
撰稿人:毛梦遥
审稿人:段光平